選單

[投資理財]讀書筆記|絕版書|黃國華的財務自由的世界

「財務自由的世界」是「財務自由的講堂」的下集,這集更深入的介紹要如何抓出判斷三大財務報表的重點,以作為篩選的項目以及選股的方向。另外也繼續揭露一些割韭菜的炒股新聞報導,教學該怎麼當偵探找出報導的盲點,不要輕易被利多消息牽著走。不過這兩本黃國華的投資理財經典書都已經絕版,我把重點摘要精華整理出來,看完對你的投資判斷力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可以看出公司營業、投資和理財的現金流入流出狀況。現金流量表的精神在於公司的現金流向哪裡和來自哪裡,以及彙總說明企業在特定期間之「營業、投資和融資」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提供企業在特定期間內現金收支的資訊,次要目的是提供特定期間投資活動及融資活動之資訊。

財務報表中最具防禦性的是現金流量表,只要現金流量報表露出一些破綻,就不要投資。

現金流量表可以幫助評估企業:

  1. 未來產生淨現金流入的能力
  2. 償還負債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向外界融資之需要
  3. 損益和營業活動產生現金流量之差異原因
  4. 本期現金與非現金之投資及融資活動,對財務狀況之影響

有些公司稅後淨利很高,可是從營業活動流入的現金卻少得可憐。負的營運現金流量通常是公司營運轉差的先兆,但是正的營運現金流不一定代表是現金狀況健全的公司。

營運活動現金:
  • 稅後淨利
  • 折舊:折舊在損益表中列為費用,在該設備使用的期間,將逐期轉列為費用,是為折舊。要加回去, 因為在購買的時候就已經扣除全部現金了,本年度只是進行分攤,並沒有造成任何現金的變動
  • 投資收益-權益法
  • 投資損失-權益法:當看到合併現金流量表中有流出金額龐大的投資損益-權益法的項目,多看少碰
  • 長期資產或投資的處分損益:處分損失現金加項,但收益為現金減項(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 應收帳款的增減:應收帳款增加(損益表+,但尚未收到現金,所以現金流量要剔除-),若應收帳款減少,是現金流量的+。
  • 存貨增減:存貨減少=現金增加;存貨增加=現金流出。但存貨降低有2原因(銷貨暢旺或打呆帳),打呆帳會在損益表中列為損失,但沒有損失現金,所以只要存貨降低,營運資金就是加項。
  • 應付帳款的增減:應付帳款是營業上的負債,但應付帳款實際上還沒付現金,應付帳款增加=營運現金的增加。
  • 其他調整項:編不平的部分要用調整向來調整
投資活動現金:
  • 出售長期投資
  • 長期投資(新增)
  • 處分固定資產
  • 固定資產(購置)
  • 其他調整項-投資

兩大燒錢(投資活動)產業:太陽能和LED

太陽能產業是個耗費龐大投資金額的產業,近五年來,這個產業的成員幾乎都耗資一兩百億元在產能和廠房的投資上,然而卻沒有帶來多少收益。越是龐大的投資,在不景氣時就越會成為營運的負擔,其他還有面板、觸控、DRAM、鋼鐵等。

一家公司投資金額越高,不代表未來的經營效益越好,不當且龐大的投資,往往造成公司在不景氣中鉅額虧損的元兇。

理財活動現金:資金融通與調度

舉例EX.:

1.上班族:

  • 薪水、日常開銷、繳稅、繳房貸利息=營業現金流量
  • 買賣房子、買賣股票、買賣資產=投資現金流量
  • 償還房貸(本金)、車貸、借款=理財現金流量

2. 開麵店:

  • 營業收入扣掉進貨、薪水、水電瓦斯等=營運現金
  • 買鍋碗瓢盆、桌椅擺設、裝潢招牌等=投資現金流量
  • 借錢周轉=理財現金流量

營業現金和投資現金兩項現金流量,加起來就是「自由現金流量」(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

理財活動現金=調節營業現金流量和投資現金流量的財務調度行為(跟自由現金流量沒有關係)

理財活動現金項目:
  • 現金增資
  • 支付現金股利
  • 短期借款新增(償還)
  • 長期借款新增(償還)
  • 發行公司債
  • 償還公司債
  • 庫藏股票增(減)

從理財活動現金的現金流量中,可以看出一家公司有沒有替股東賺到錢?公司是不是很喜歡撈錢?向股東要錢或對外舉債=理財活動現金超過營業現金太多,代表有龐大的資金缺口,也會造成股本膨脹。看到一些喜歡釋放利多的公司,攤開現金流量表中的理財活動現金,看看公司過去有沒有經常向股東要錢或項銀行借錢,看看公司的現金缺口多大?

例如:兩家公司的稅後淨利率相當,但是其中一家的投資現金遠超過營業得來的現金,使得這家公司無法發放現金股利。

基本面看似無用?

一家公司長期競爭力在於「賺取現金的能力」,不應該只看淨利和EPS,而賺取現金能力要看「長期自由現金流量」,如果長期現金流量流出,不管稅後淨利多少,公司都得填補資金缺口:

  • 動用公司現金
  • 舉債
  • 現金增資

不論哪一種都會損害股東權益,或是增加在外流通股票,自然股價就容易下跌。

自由現金流量看得是長期的累積,累積自由現金流出=燒錢

五年來自由現金流出÷股本=五年來燒掉幾個股本(自由現金流出比喻成燒錢)

越是長期流失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司,其股價面對空頭毫無招架之力。不要憑印象就盲目投資,公司的好壞是否適合投資,務必回歸財務報表和營業數字,特別是長期自由現金流量。

存股必須選擇:
  1. 長期自由現金流量正數
  2. 營業利益率長期穩定
  3. 股本不會膨脹
  4. 營收和淨利具有成長性
進階討論

用EPS反推營收合理性

舉例:某新聞說某公司今年度可以賺一個股本,則依照公司目前的稅後淨利率水準和目前為止的營收數字,可以推估接下來幾個月公司必須賺到多少營收才能賺一個股本,就可以知道新聞報導有沒有合理性。

投資人若看到媒體或投資大師大膽預估某某公司未來大賺錢的新聞,請拿起計算機,用最簡單的財務計算式和合理的歷史區間去推估和反算,別照單全收。

某個報導寫某公司今年的EPS上看7元,則怎麼去推斷合不合理?

  1. EPS7元,反算稅後淨利是多少? =公司股本/10(股數)*7=7.66億元*0.7=5.36億元(全年稅後淨利)
  2. 已知第一季稅後淨利(1.04億元),則相減(5.36-1.04)可以知道第二到第四季的稅後淨利要達到多少才能達標(4.32億元)
  3. 又營收=稅後淨利/稅後淨利率(稅後淨利率=稅後淨利/營收)
  4. 公司派已宣稱第二季營收6.7億元,所以預測第二季稅後淨利=6.7*16.9%=1.13億元
  5. 則下半年必須達到多少稅後淨利?(4.32-1.13=3.19)
  6. 用公司平均的稅後淨利率(16.9%)推導下半年必須達到的營收=3.19/16.9%=18.88億元
  7. 那下半年能不能達成呢?可以跟過去的營收狀況和成長狀況評估,假如下半年營收要衝到18.88億元,年增率要高達38%以上才能達成(因為前一年的下半年合計營收13.65億元),然而這間公司的營收年增率動能從前一年12以來就漸漸衰退,所以要達到可是難上加難
  8. 另外如果要達到18.88億元,則代表每個月平均營收得達3.15億元以上(18.88/6),但這間公司過去一兩年每月營收幾乎只能維持在2~2.4億元之間,所以很難
  9. 因此結論=用反推方式推估,每股EPS7元是不可能的任務
  10. 而另外用籌碼來看,投信和各法人都站在賣方,因此可以推估他們在媒體大放利多卻大賣持股,是用來出貨
  11. 財務分析其實就是加減乘除,只要投資人對財務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並能夠保持對利多消息的懷疑之心,在投資市場中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地雷公司和新聞報導陷阱:

兩三個月內,有大規模的「獨立董監事辭職,董監事持股不足,財務主管或發言人或研發主管換人」。

就中長期而言,財報基本面對股價絕對有重大的影響力,但是財報數字表現不佳的公司,可能搭配媒體,創造出基本面無用論的市場氛圍。

就算公司的財報看起來很差,但新聞報導可能會寫得很像利多,造成股票漲停,市場的魔鬼就是會來引誘你的心志,直到你拋棄專業信仰,加入長期套牢的行列為止(就像是不新鮮的魚要用很重的調味料來掩蓋一樣)。

新聞報導可能用「訂單滿載」、「維持高檔」、「很大的成長空間」吸引投資人買進,但翻開營收年成長率,發現其實表現根本很差。另外可以用營收占股本的比例來看1股本可以賺多少營收,相對同業的水準又是如何?

故事往往比數字精彩,但往往華而不實

有時新聞報導某公司接到多少金額的大單,則可以用預估稅後淨利率計算這筆大單可以為公司多賺多少淨利(新增營收*稅後淨利率=新增淨利),再計算這個新增淨利可以幫公司全年增加多少EPS:新增淨利÷股本*10

很多時候接到大單的新聞,都只能幫公司全年多賺到不到1塊錢的EPS,但可能報導出來後股價就漲停…

很像是假如一個人出書,有一個書店向他訂了十本書,他就可以自認為是暢銷作家了嗎?

看到媒體上發布某公司基本面的利多題材時,先拿出計算機來算一算利多到底對公司的淨利和營收貢獻度有多大,如果增加比例其實很小,就不能將該新聞當作利多消息。

即使是一家業績和財務優良的公司,如果有媒體經常性的誇大利多,或經常有證券界人士加以吹捧,就要小心。

併購

併購的唯一目的:賺更多的錢!故事不能當飯吃,真實數字才可以!

併購後不論綜效有沒有發生,有沒有一加一大於二,股本的膨脹都是必然發生的,所以要把股本膨脹的因素考慮進來。因為股本膨脹,所以就算營收和稅後淨利跟著成長,也是併購後應該達成的基本功.如果合併後,稅後淨利的成長性跟不上股本膨脹的速度,那麼併購是浪費資源,對股東不利。

某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合併後,單季營收比併購前還低,或者跟併購前一樣,所以併購完全沒有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合併後,若沒有辦法替原有股東賺更多錢,還因此稀釋每股盈餘,那併購是不成功的。

母子公司的合併報表

由於轉投資的子公司不須公布財報,很多營運有問題的公司往往是由子公司爆發財務危機而拖累母公司.投資人可以用母子報表分離法,剖析子公司的奇怪之處.例如公司把大筆無形資產的帳掛在子公司帳上。

奇怪的點:
  1. 子公司有營收,卻沒有應收帳款
  2. 所有存貨都放在子公司帳上,母公司有營收沒有存貨
  3. 所有固定資產都放在子公司帳上,母公司沒有廠房設備

→結論:投資人面對轉投資不透明的公司,還是得審慎為宜

F=KY=開曼群島

這些開曼群島公司來台掛牌目的,多數是為了吸金。

特點:

  1. 外國企業來台掛牌上市
  2. 賣出股票所得資金,外企承銷所得的股款全數匯往國外
  3. 外國企業的資料和營業狀況無從查核
  4. 開曼群島是世界上惡名昭彰的逃稅和洗錢天堂,連美國中情局都無法清查在開曼掛牌註冊的公司帳冊和資金流向,所以企業跑到開曼註冊,圖的就是逃避稅負,以及隱瞞資金和業務,財務流向。
股價淨值比

一家公司某一時點股價相對於最近季底每股淨值的比值,通常以倍數顯示,當股價高於每股淨值時,比值大於一,當股價低於每股淨值時,比值小於一。股價淨值比通常是比較公司目前股價淨值比和歷史股價淨值比之間的相對位置,衡量某一時點投資的可能風險和報酬。

每股市價/每股淨值

每股淨值(Book Value per Share) 指的是一家公司總資產扣除總負債後,所剩餘的部分,換句話說,每股淨值就是一間公司總資產在還掉全部負債之後所剩餘的價值(公司可以分配給每一股股東的金額)(股東權益-特別股股東權益)÷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

用來評估一家公司市價和其帳面價值的距離,當投資者在股價淨值比小於1時買進股票,代表以公司價值打折的情況下投資,但是公司資產真正出售時價格可能不及帳面價值,所以葛拉漢認為投資者以此比率分析時,應保留一定水準的安全邊際,即股價應低於每股帳面價值某一比率。

台股的限制:台股的樣本數不大且市場規模太小,所以股價淨值比投資法在台股上運用比較窒礙難行,很少公司可以用股價淨值比衡量股價高低

這種等到PBR歷史區間低檔的投資法,一定要十分有耐心,就算是多頭市場,也會有股價誤殺而低估的情況發生。

當股價跌破淨值時,就可以勇敢買進嗎?不一定

  1.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合理嗎?存貨的帳面價值公允嗎?應收帳款全數可以回收嗎?
  2.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有沒有真實反映?有沒有表列外的負債?子公司負債有沒有記載?
  3. 股東權益下的長期投資評價損失公允嗎?
  4. 固定資產的產能和效能是否跟上產業腳步?有沒有老舊生產線?

這些造成每股淨值和股東權益的可參考性大為降低,無法真實反映公司的真正變現價值,(最重要還是公司未來的賺錢能力,營利淨利和營收的成長性)不具成長性的公司,其股價長期得向每股淨值靠攏(有些公司長期股價淨值比都小於1)。

股票的市值

股本÷每股面額(=總發行股數),再乘以股價(投資人要買下一家上市公司全部股票,一共要花多少錢)=股本÷每股面額×股價

市值才是股票真正的重量,所謂的高價股,市值其實普遍不高;而低價股,市值反而遠遠大於高價股。股價的未來表現和成長性有關,而不受限於股價高低,一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高低不代表價值高低,成長性和獲利性才是決定股價高低的因素。

營收市值比

市場願意花多少錢去買下這家公司的營收(=營收÷市值)

低營收市值比:通常高成長性,高營業利益率和高淨利率的公司,有時市場會用比價高的市價去投資營收,所以會產生比較低的營收市值比,但也都有20%以上的水準。

高營收市值比:而過高的營收市值比並非好公司,代表市場投資人不願意花太多市價去追求其營收。

過高的營收市值比有兩種情形

  1. 處於虧損或長期衰退階段
  2. 市值被低估

而過低的營收市值比,也有兩種情形:

  1. 超級賺錢的好公司
  2. 市值被嚴重高估
市值淨值比:

市場投資人願意用多少錢來投資每一塊錢的股東權益

見微知著的觀察推估產業上下游營業狀況
  1. 從供應商的存貨或財務數據的興衰,可以嗅出產業或大廠的興衰端倪
  2. 從公司的不尋常財務調度(現金增資+買庫藏股)或內部人的請辭,可以嗅出衰退的端倪
  3. 零件代理商的存貨問題,攸關未來經營的榮枯

除了營收和EPS外,存貨有沒有問題?資金調度有沒有大缺口(自由現金流量長期流出)+大量借錢,公司治理政策有沒有可議之處?內部重要職務人士是否經常更換?

從產業下游公司的營收變化可以推估上游公司(大客戶)的營收和產業變化,例如鴻海是德律的電路板和IC設備檢測大客戶,德律在某年某季的營收表現衰退很多,就可以推估上游3C產業的景氣(銷售狀況)不好,鴻海和蘋果整個產銷鏈的成長趨緩(最後結果是IPAD第二代的銷售成績不理想)。

選股流程:
  1. 選出上市公司股價前40名和上櫃公司股價前30名的公司
  2. 丟棄掛牌不到2年的公司,以及在開曼群島註冊的F開頭股票
  3. 過去4年曾經虧損的公司剔除
  4. 剔除過去8季單季營業利益率曾經大幅度上下起伏與連續大幅下滑的公司
  5. 剔除過去三年累積自由現金流量為負數
  6. 選擇最近三個月合併營收年增率至少要維持正數者
  7. 剔除過去三年曾經辦過現金增資的公司(沒事向股東要錢的絕不是好公司)
  8. 剔除市值50億元以下的公司(太低的股本和市值容易被人為操控)
  9. 剔除存貨周轉率連續下滑的公司(存貨控管優劣勢面對不景氣的關鍵能力)
  10. 剔除成交量過低的公司(買賣進出場不方便,就失去投資的意義了)(十日均量不能少於自己打算買進部位的十倍)
  11. 惡名昭彰出貨大師推薦的個股,要遠離
  12. 其他可以加上:最近兩季EPS年增率為正,應收帳款週轉率不能連續下滑,過去一段期間沒有董監大股東轉讓和多名內部人離職,無形資產比率不過高

其他注意事項:

  1. 買進之後必須每月檢視營收和財報
  2. 無須考量股價技術分析
損益表裡看甚麼?

用本益比估的盲點:必須用未來的EPS推估本益比位置,而且每個產業會享有不同的本益比。EPS應該看相對,不是絕對,就是EPS跟公司過去相比,處在衰退或成長中?

營業利益率:

損益表裡的毛利率,營益率和淨利率,「營益率」最重要。

毛利率會受到原料漲跌影響,大多只能被動地接受。營益率則是一家公司管理能力的表徵(產品線的調整,庫存的管理,各類管理的成本)。

整體選股重點和股票進場時點

進場點可以選擇:EPS/營業利益率/年營收成長率由負轉正翻轉時(連續站穩高點時)

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和數字,無法當主動出擊的選股工具,是被動的除惡工具。

存貨增加速度v.s營收成長率:存貨增加速度較慢代表庫存管理優良,不會隨著營收增加盲目擴充生產。

存貨周轉率:存貨增加和應付帳款減少=營運現金會減少。存貨也會隨著營收增加而增加,但庫存增加速度不應該比營收增加得還要快,最有效的測試方法就是算出存貨周轉率

現金流量狀況:是否有龐大的投資活動支出,自由現金流量正負。

應收帳款週轉率:應收帳款會隨營收增加而增加,所以應收帳款增加並非全然是不佳的財務表現.探討應收帳款的增減是否與營收增減相符,最有效的方法是檢視他的「應收帳款週轉率」(越高越好)。

股東權益增加的速度v.s股本增加速度:觀察股東權益增加的速度相比股本增加速度,股東權益增加>股本增加是好的。

能否準確預估EPS,必須尋找符合下列條件的公司:
  1. 營益率和淨利率相當穩定:如此才可以藉由營收的預估計算營業利益和稅後淨利。
  2. 股本很少膨脹:EPS計算公式的分母是股本,如果無法事先預測出最新年度的股本,就無法準確計算EPS。
  3. 掛牌至少三年:才能找到夠多的資料去建立資料庫,並觀察有沒有固定可循的歷史軌跡。
預估了某公司未來一年的EPS後,再把EPS乘上公司本益比區間的低點後,就可以得出可以進場的股價低點:
  1. 估計下半年營收:用上半年以來營收趨勢和年增率的變化,預估下半年營收(例如平均營收年增率-10%,則下半年營收用前一年下半年營收-10%預估)。
  2. 估計下半年的稅後淨利率:從公司過去幾季稅後淨利率的消長趨勢來看,如果公司三率維持穩定的話,可以用平均數去當估計基準,但如果呈現下滑趨勢,那就用最新,最低的比率去作為估計基礎。
  3. 算出下半年的稅後淨利和全年EPS:用預估的下半年合併營收,乘上預估的下半年稅後淨利率,就可以算出下半年的稅後淨利。
  4. 預估EPS本益比區間,估計公司合理股價區間

------------------

看完這系列之後才知道投資世界背後的心機和黑暗面,難怪投資股票要長期賺大錢這麼的難!投資前真的要停看聽,千萬不要看到利多消息就衝進去,而是要學會自己從財報中找數字和證據,自己做過功課後的投資更踏實、不會輕易被騙進場和洗出場,一定要謹記在心才能在投資道路增加勝率!


[懷孕日記|好物開箱]Fashion For Yes 24小時無感內衣| 穿起來真的無感嗎?(純分享無業配)

[玩味生活]食記 La Dolce Vita樂多趣義大利餐廳|隱身在巷子裡的義大利菜

[懷孕日記|生活好物] 分享我的懷孕反胃救星|也是瘦身消脂好物喔!

[生活好物]懶人料理大推GOURLAB微波盒|小G盒

[生活好物]分類收納小幫手—標籤機

居家佈置小IDEA|日系高質感居家INS風蝦皮賣場推薦!

嚕嚕媽

嚕嚕媽

嗨!我是女寶小饅頭的媽咪嚕嚕媽!
喜歡研究各種生活好物,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方式~
這裡分享求子育兒x好物推薦開箱x親子旅行生活。
合作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IG:rubao1221

文章: 72